2007-09-14

2-3配樂手法理論

第二單元 電影配樂手法〈理論〉
2-3配樂手法理論

在上週介紹過蒙太奇的概念後,我們知道音響的蒙太奇提供配樂一個新的思維,音樂不單是情緒的輔助,它和畫面的搭配,可以因為組合邏輯的不同,而產生另一層的含意,但前提是,聲音必須與畫面或畫面的情緒作組合。

以下就針對聲音在電影內的變化組合,作配樂手法的介紹:

一、聲音與影像
利用聲音的大小、高低與音色、音質與影像搭配可用來說明畫面所暗藏的含意或所欲表現的情緒,強調或特寫的畫面聲音較大,曖昧不清的含意聲音較小;不和諧的和聲或旋律用來表現衝突:俯角鏡頭聲調高,仰角鏡頭低沈憂鬱;和緩的步調節奏緩慢,急促緊湊的剪輯搭配快速的節奏。將影像與畫面排列組合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同步”及”不同步”。”

(一)同步”的手法指的是聲音隨動作而產生,兩者是依邏輯同時進行的,也就是畫面配上符合邏輯,自然應該出現的聲音。例如:畫面為老師在教室上課,但是教室聲音這麼多,如何確定是老師聲音?因為看到老師的嘴巴在動。這樣的手法同時在聽覺與視覺上強調同一件事,具有加強感受與記憶的功能,並說服觀眾所看畫面的真實性,這也是電影配樂最常用的手法。這手法和之前所提的source music有些類似。不過兩者還是有些不同的,我們在後面的課程中,若有適當的例子會再詳細說明,同學也可自行思考這問題。

(二)不同步”則是畫面與出現的聲音在一般邏輯上是衝突、不符合的,簡單來說,就是聲音比動作快一步或慢一步。我們先來看慢一步的例子:第一種不同步是將前一場景的聲音延續在後面的場景。如第一場景是男女朋友在餐廳吃晚餐,配合著當時的氣氛與畫面,出現優美的小提琴旋律,這時的被配樂守法就是同步。但劇情主要是帶到後一場景臥房所發生的事,於是吃飯的畫面在進行到一半時,就直接跳到臥室,但聲音的進行,前一場景的小提琴旋律卻直接延續到後一場景中,這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你去吃飯時的音樂不會恰巧在你回家時接著播放,這就是不同步的手法之一。主要的目的是在連結兩個在劇情或情緒上有關連的場景,在視覺上兩者或許是跳動的,但因為聽覺的一貫性,使觀眾忽略了畫面上的跳動,也就是說不同步可使兩個片段的畫面,因聲音的先現、滯留或重疊而產生連貫。這種手法的前提必須是連結畫面的音樂必須與前後面畫面的劇情或情緒有關連,否則會使觀眾更覺得唐突。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第一個例子中,同學會看到三個場景:第一場景是孕婦聽胎教音樂,聲音上你也聽到胎教音樂,這是同步的作法,下一畫面突然跳到開快車,若沒有相關的聲音,觀眾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所以配樂家在聲音上,延續著胎教音樂的聲音,連接兩個跳動的畫面,也讓觀眾知道,開快車含上一場景的孕婦是有關連的,最後醫院的畫面作法也是如此。必較特殊的是這首音樂不但符合了劇情,也符合了情緒,同學等一下在欣賞影片時,請注意,這三段用的是同一首音樂,但卻能配合畫面的情緒在音樂上作高潮起伏,甚至在畫面結束時,音樂也剛好結束,這就是配樂家的功力,他在寫曲子時,必須算好畫面的時間與情緒的轉換,這和一般寫流行音樂時自由的發揮是不同的。剛才的例子,劇情的關係是前後發生的,音樂是作橫向的連接。接下來的例子,音樂則是作縱向的連接。一般我們在欣賞電影時,眼睛只能看到一個畫面,除非像綠巨人浩克向漫畫的分割的畫面,但我們可透過音樂使觀眾產生一想像的畫面與視覺的畫面作一連接,使觀眾在同一時間內,感受到同時發生的畫面。第五元素片段,就是這樣的例子。等一下要播放的曲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外星人女高音在唱歌的同時,女主角正和一群怪獸在打架,這兩個人事有關連的,加上兩件事是同時發生,但如何讓觀眾同時有這兩個畫面,所以配樂家就用音樂作連接,同學待會看影片時,還注意一點,就是音樂的節奏於畫面節奏的搭配,女主角在揮兩下拳時,音樂也會有兩聲的節奏,諸如此類的例子出現許多,由此可知,配樂家在配樂時,絕不只是隨性而來,還需考慮許多畫面的因素,所以,這例子也是說明電影配樂精神的最佳示範。接下來,我們就來觀賞第五元素的片段,同學要特別注意我剛剛說的重點,仔細的體會。另一不同步的作法是將後場景的聲音提前在前一場景出現,如在第一場景是在教室考試,卻出現球場打球的聲音,接下去一看原來下一場景是球場。這樣的作法通常是作為下一場景的預告。這種手法最常出現在恐怖片中。同學在看恐怖片時,如何知道等一下會發生恐怖的事而預先將眼睛遮起來,其實大家靠的都是聲音的暗示,只是大家都忽略了這一點。


二、聲音與情緒
接下來講的手法是聲音與情緒的搭配,主要分為平行與對位兩項:

(一)平行:音樂只是提供基本情調,並沒有陪襯影像、劇情,也就是說,劇情的情緒是如何,就搭配什麼情緒的音樂,情緒與聲音的走向是一致的,如婚禮的劇情搭配了結婚進行曲,這樣的作法可提供劇情所要傳達的情緒。這是電影配樂最早期的手法,常出現在無聲電影中,如卓別林的默劇中,音樂除提供基調外,更輔助了語言的不足。默劇時代的節奏常受音樂所牽引而較抽象,劇情進行的節奏可快可慢,但有聲電影後,劇情的節奏則反之受語言的影響,音樂成為輔助的效果,設計讓觀眾一股較易沈浸的氣氛中。另一種情緒與聲音的搭配手法就比較需要技巧了
(二)對位:所謂的對位並非音樂理論中的對位手法,但精神與涵義倒有些許雷同,亦可說是”對比”。它可指將影片在同一時間中透過音樂分成兩種不同的情緒發展,但卻會另觀眾將他們結合在一起,此時音樂與影像一樣重要,且將音樂跳脫於畫面。也就是說情緒與聲音的走向是相反的。這樣的搭配方式,會使觀眾感到不順暢,進而引起觀眾的注意,思考配樂家作此設計的含意。其實,這也是導演的本意,通常,導演要傳達一些特殊的想法,或有線索要告訴觀眾時,就會指示配樂家用對位的手法配樂。如婚禮的配樂應是結婚進行曲等充滿喜悅、神聖莊嚴的曲子,但配樂家卻配了「無言的結局、嫁不對人」等氣氛的曲子,這樣的搭配不是很奇怪嗎?所以觀眾就會特別注意,導演可能是要提醒觀眾,這對新人可能不是心甘情願結婚的,背後可能有許多的隱情。

沒有留言: